現代足球運動傳入臺灣已逾百年,在這一百多年的漫長歲月裡,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的人們如何指稱這項團體球類運動呢?自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始政於明治28年(1895)6月17日迄今,官方使用的語文經歷多次改變,而現代足球傳入臺灣百餘年來遭逢政權更迭,令現在人們普遍稱為「足球」的詞彙,也隨之經歷了幾度變化。這使得現在的臺灣人若要穿越時空回到一百年前,向日治時期的臺灣人直接口說或手寫「足球」二字,除非當時有接收中華民國媒體資訊者,恐怕是聽不懂「足球」的國語,就連「足球」也要靠猜臆詞彙,方能避免彼此面面相覷卻搞不懂的景象。
1945年以後的臺灣皆用「足球」指稱現代足球運動
現代足球在臺灣的書面記載,最早可追溯到大正初年,日本內地來臺教師指導學生進行「蹴球」為名的足球運動,一如臺北第一中學校並存著時稱「ア式蹴球」或「亞式蹴球」、後以美式英文soccer音譯為「サッカー」的現代足球;當時稱作「ラ式蹴球」、後以英文rugby音譯成「ラグビー」的英式橄欖球。此外還有臺灣尚未出現足以組織比賽及團隊,在臺灣出版書籍或媒體稱作「エ式蹴球」或「米式蹴球」、後以英文American football音譯略稱為「アメフト」的美式橄欖球。
新聞報導時至1931年仍有以「ア式蹴球」指稱現代足球的情況
直到昭和4年(1929)7月17日,大日本蹴球協會通告大日本帝國全境無論過去有「フットボール」、「ア式蹴球」與「サッカー」等指稱足球運動的名詞,此後統一以「蹴球」來專指足球運動。[1]只不過在昭和4至20年(1929-1945)的臺灣,無論是媒體還是民間足球團體未必遵循此一定名。反倒是各級學校名為「蹴球部」的學生運動團體,陸續改名為「サッカー部」來專指足球運動,英式橄欖球則從足球社團獨立為「ラグビー部」,出現與日本官方通令稱呼背道而馳的演變趨勢。
大日本蹴球協會發布新聞通告全國將現代足球統稱為「蹴球」
隨著臺灣各地媒體引介、報導足球競賽,昭和初年的臺灣民眾得以認識「蹴球」這項運動的名稱,舉凡昭和6年(1931)1月11、13日連載的 〈認識蹴球〉,就是以「蹴球」稱呼這項運動。只不過當時的臺灣民眾從明治到昭和初年,難免停留在「蹴球」的概念包含了足球、英式橄欖球、美式橄欖球三項的狀態,時常出現使用了官方用詞「蹴球」反倒混淆運動項目的情況。於是日本內地從媒體到民間統稱「蹴球」的過程,臺灣各大媒體與社會民眾一如學生足球社團命名,未盡遵照大日本蹴球協會的要求,往美式英語音譯的「サッカー」演變,並作為臺灣民眾指稱現代足球運動的通稱,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了。
中華民國政府於民國34年(1945)10月25日著手接管臺灣起,「足球」這個中華民國使用的詞彙也逐漸進入到臺灣的媒體報導之中。此後,歷經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臺迄今的八十年,無論是中央院、部、會乃至各縣、市的政府機關,或以中華全國足球委員會轉型成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為首的人民團體,亦或是各家媒體報導及民眾,對此一運動幾乎都是統稱為「足球」。值得一提的是,以閩南語脫胎形成台語的在臺閩南語族,多半將「足」(ㄗㄨˊ,羅馬拼音:zú)音譯為「腳」(羅馬拼音:kha)的說法,例如2000年代活躍於台北市士林、北投區的「北榮腳球社」。然而這八十年來在台生活、從事足球運動的閩南語族者,多半口語的語彙採用「腳球」、書面文字卻寫作「足球」,像「北榮腳球社」直接書面文字及口語語彙相同則是少數。
留言列表